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研究员(自然科学)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曾获荣誉:
2025 Wiley2024年度高被引作者奖
2024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2024年度优秀审稿人
2024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 (乡村振兴专项) 全国银奖
2024 第九届“创客中国”湖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创客组三等奖 (第6名)
2024 第九届“创客中国”宜昌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创客组二等奖 (第2名)
2024 华中科技大学第十届“广东工研院杯”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优秀奖
2024 湖北省第十七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一等奖
2024 湖北省第十七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一等奖
2024 湖北省第十七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二等奖
2024 Wiley2023年度高被引作者奖
2024 华中科技大学第十三届“求是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院赛一等奖、校赛铜奖
2024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和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23年度优秀审稿人
2023 化学与化工学院 安全先进实验室、优秀规范实验室 (一等奖)
2024 第二届“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
2023 第二届“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华中赛区金奖
2023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2023 入选斯坦福大学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2023 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研院杯”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铜奖
2023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华中赛区校内选拔赛三等奖
2023 湖北省第十六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一等奖
2023 湖北省第十六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二等奖
2022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2022 华中科技大学2021-2022学年度优秀教师班主任
2022 化学与化工学院2020-2022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22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三等奖
2022 化学与化工学院科普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
2022 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研院杯”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优秀奖
2022 化学与化工学院科普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2022 湖北省第十五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一等奖
2022 湖北省第十五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一等奖
2022 重庆市垫江县“四大工程”青年人才智库专家
2022 重庆市垫江县五四青年奖章
2021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2021 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
2021 湖北省第十四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一等奖
2020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2020 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9 IUPAC(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协会)2019年“Novel Materials Youth Prize”
2018 华中学者
2016 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博士后奖学金(德国)
2015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15 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
2015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
2014 第三届国际阻燃材料与技术研讨会“优秀墙报奖”
2014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标兵”
2013 第三届组内研究生年度杰出贡献奖(由导师唐涛研究员设立)
2013 山东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奖学金(由山东威高集团有限公司设立)
2013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
2012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2 第二届组内研究生年度杰出贡献奖(由导师唐涛研究员设立)
2012 中国科学院“三好学生”
2010 四川大学“优秀毕业生”
2009 国家励志奖学金
2009 四川大学“优秀学生”
2008 四川大学第125期党校学习“优秀学员”
2008 四川大学暑假“抗震救灾”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社会实践报告”
2008 四川大学生益一等奖学金(由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
2008 四川大学综合三等奖学金
2008 国家二等助学金
2008 四川大学“学理论、知团情、新跨越”知识竞赛第三名
2008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建大探索知识竞赛一等奖
2007 国家励志奖学金
2007 四川大学“优秀学生”
2007 欧莱雅西部助学金
2007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走进高分子”PPT制作大赛三等奖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第一作者:Panpan He
通讯作者:Ran Niu,Jiang Gong
合写作者:Liang Hao,Ning Liu,Huiying Bai
发表刊物: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收录刊物:SCI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文献类型:J
卷号:423
页面范围:130268
关键字:Metal–organic frameworks; Solar vapor generation; Bamboo-like carbon nanotube; Sea urchin-like structure; Wood
发表时间:2021-05-03
影响因子:13.273
摘要:Solar evapor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hopeful technology for producing freshwater from non-potable water using inexhaustible solar energy. However, solar evaporators with high performance and good scalability are still urgently needed. Herein, a bilayer solar evaporator is prepared by facilely coating natural wood with carbon materials pyrolyzed from sea urchin-lik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The carbon materials inherit the sea urchin-like morphology and grow bamboo-like carbon nanotubes wrapping Ni nanoparticles, which synergistically contribute to the efficient light trapping and thermal harvesting. Meanwhile, the doped nitrogen and oxygen enhance the hydrophilicity of carbon materials. In another aspect, wood not only provides abundant hydrophilic channels for sufficient water supply, but also reduces the water evaporation enthalpy by 26% through the hydrogen bonds between water and hydrophilic groups of wood. With the combined merits above, the bilayer solar evaporator achieves high sunlight absorption (98%),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0.17 W m−1 K−1), rapid water transport, and low vaporization enthalpy. Consequently, the solar evaporator exhibits a notable water evaporation rate of 2.07 kg m-2 h−1 under 1 Sun irradiation, surpassing that of reported MOFs or wood-based evaporators. Importantly, a large-scale solar desalination device is developed for outdoor experiments to obtain freshwater from seawater. The daily freshwater production amount per unit area (2.74 kg) meets the daily water consumption requirement of one adult. This work states the great potential of MOFs-derived carbons for efficient solar vapor generation and opens an avenue for application in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发布期刊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1018556?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