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工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2011年12月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本校从事博士后工作,2014年7月留校任教。目前承担《基础燃烧学》、《燃气轮机》、《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氢能科学与安全工程》(新开设)、《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低碳/零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包括但不限于:(1)固态储氢及系统能量管理;(2)碳基燃料SOFC利用技术;(3)碳氢及零碳(氨/氢)燃料燃烧反应动力学;(4)碳质纳米颗粒物的催化氧化技术(5)燃烧污染防治及尾气后处理。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纵向课题及民用横向课题10余项,在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Fue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nergy Fuel、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多篇一作/通讯作者论文,获软件著作权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编写教材《基础燃烧学》第八章-固体燃料的燃烧;担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Energy Institute、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 等国际一流期刊审稿人。
课题组针对移动源的“双碳”目标及污染物排放控制需求,已围绕固态储氢系统设计及能量管理、低碳/零碳燃料在发动机及燃料电池上的应用、碳质纳米颗粒物的源头生成、微观物理化学特征及催化氧化机制,开展了有益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研究基础:针对氨氢在内燃机中的应用完成了车载原位氨分解制氢小试装置试制及试验研究;搭建了可用于碳氢燃料、氨燃料燃烧模拟的ReaxFF大分子反应动力学模拟体系及计算数据后处理软件,已发表部分模拟成果并为团队在燃烧学顶级期刊Combustion and Flame发表高水平论文提供了有力支撑;设计开发了精确、快捷的碳烟微观结构自动分析软件SootFringeV1.0 和V2.0;确定了适用于柴油机碳烟颗粒表面含氧官能团定量分析的测量方案,促使相关研究从定性延伸至定量层面;为解决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孔道细长导致的碳烟颗粒物沉积规律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设计制作了适用于测量狭长多孔过滤器内颗粒物沉积过程的可视化反应器并获授权发明专利。
课题组所在团队具备完善的基础燃烧、氨/氢发动机燃烧及计算机模拟仿真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课题组还与本校计算机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电气学院、船海学院等以及清华大学、中科院过程所、西华大学等团队均有学科交叉合作或交流,热忱欢迎有志于投身氢能源、低碳/零碳燃料燃烧、新型动力系统研发及污染物控制领域的学生报考研究生!也欢迎学有余力、且有兴趣尝试多学科交叉的本科生,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加入团队!
更新时间: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