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茂腾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性别:男

在职信息:在职

所在单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历:研究生(博士)毕业

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院校:华中农业大学

学科:遗传学
植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术荣誉:
201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011    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9    华中学者
曾获荣誉:
2019    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9    荆楚好老师
2018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名师
2019    华中科技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2016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
201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    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9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优秀教育奖(2016,2017,2018和2019)
2012    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积极分子
2018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知心导师
2016    华中科技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班主任
2018    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2015,2017和2018年)
2010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2005,2007和2010年)
2018    大学生优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2016,2017和2018年)
2016    首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优秀成果奖优秀指导教师
2008    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2006, 2008)
2011    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教师竞赛二等奖
2017    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2007, 2008, 2011, 2017)

教师博客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研究型教学,培养实学创新型人才!
发布时间:2020-11-09  点击次数: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研究型教学,培养实学创新型人才!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202072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领导人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国际合作,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这对国家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在2011年曾写了一篇针对本科生的“实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改论文,现在看起来虽有很多不足之处,文章档次也不高,但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是有一丁点的借鉴意义。本文在2011年发表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栗茂腾,付春华,李为,鲁明波,余龙江,201141316)。

EAB45A65E63A268FB6A37B48128_28A87B00_1C0F8.jpg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到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实现该目标,培养实学创新人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提出,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实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型教学则是指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上和线下的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情景化的新型教学模式[1]。研究型教学模式对培养实学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研究型教学目的,需加强以下方面研究。

1、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科研融入教学

随着学校提出向研究型大学迈进的目标,越来越多的海外著名学者从国外引进,同时,国内学者也都在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这些学者都承担了大量科研任务,他们的科研成果部分与所担任的课程内容相关。因此,在教学工作将教师所获得最新科研成果在讲课内容中得以体现就会变得顺理成章,而且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例如,我们在讲授《发育生物学》中花发育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内容时,就以本实验室发现的早花突变体为例来讲授开花相关基因EMFTFL以及FLC等基因的功能,并带领同学们到实验田现场观察该突变体的形态特征。这种讲授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发育生物学》学习兴趣。在问卷调查中,多数学生都对这种教学方法感到满意。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模块化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中,多数课程是由一位教师单独完成,由于不同教师从事的科研工作方向有所不同,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熟悉内容就会讲的很好,而不是自己从事的研究内容相关教学内容只能照本宣科,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师数量允许情况下,建立以学科为主的教学团队,同时,可将课程分割成不同模块,每个模块分别由教学团队中造诣较深的老师担任,也可邀请国内外某领域的专家进行讲授,从而实现课程模块化教学。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同时也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已对模块化教学进行了尝试,如在《分子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根据课程所涉及不同层面,而划分为比如染色体修饰、细胞程序化死亡等不同模块,不同模块分别由不同专家讲授。在讲授过程中,不同专家都会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通过模块化教学授课方式,极大促进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3、注重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启发式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的多为灌输式教学,传统教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明显不足[3]。因此,在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模式,增进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3]。在对低年级学生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前提下,对高年级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适应综合化要求,利用发散型思维方式,学会利用所学习的多门课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例如,《基因工程原理》课程中在讲授对未知基因的克隆时,并不是直接讲这种基因克隆方法的原理,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对未知基因进行克隆,并提出自己的设想。在综合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后,以《Nature》期刊上发表的“Control of tiUering in rice”为例[4],从MOCl突变体发现、基因遗传模式,遗传连锁图构建、分蘖性状基因定位、筛选文库及对候选基因的功能验证等方面向学生讲授。学生要充分掌握这个流程,必须利用所学的多门课程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4、改革教材使用模式,提升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倡导阅读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内容过多依靠一本教材并且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对本学科领域最近研究进展涉及很少,该种教学模式对低年级学生是可行的。但对高年级学生来讲,这种完全依赖教材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故在面对高年级同学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应减少对教材的依赖性,教师除对指定教材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介绍给学生。同时,还应指定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最新的科研成果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新颖性。如我们在《发育生物学》讲授花发育的ABC模型过程中,没有直接按照教材中直接提及的ABC类基因的功能,而是采用发育生物学领域顶尖杂志CellPlant Cell等期刊上发表的与花发育相关基因功能为主线,首先让学生了解开花基因缺失所造成的突变体形态,然后指出突变体是由什么类型基因控制。由于讲授知识非常新颖,学生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积极性。对于ABC模型发展,我们也没有直接在课堂上讲授,而是采用阅读式教学手段,给学生指定最近发表的3-4篇参考文献,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最近该领域的发展。该种阅读式教学模式对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升学生科研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产学研结合原则,建立与实践性教学相适应的研究型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手段[4]。不少教育工作者对构建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作了探索,如张彪等提出课程实验一创新实验一毕业,就业创新三平台教学模[5]。袁家明等提出构建基础性一综合性一探索性一刨新型四个层次上的实践教学体系[6]。要建立适应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认为还需要对实践教学进行进一步强化。一是把大学认知实习、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统筹考虑,建立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很多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通过认知实习、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都发表了高水平研究论文。

二是建立本硕互动实践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教学都是独立的培养体系,研究生助教只是协助老师完成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本科生对研究生的学习和课题研究情况了解甚少[7]。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具有保送本校意愿的本科生参加到研究生课题当中去,并把研究生课题中的子课题作为综合设计研究内容,通过互动的方式寻找研究课题的切入点[7]。通过本硕互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使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能够很快的适应研究生科研活动,有利于做出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

三是强化产学研结合原则,提升学生实践技能。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故在实践教学中强化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我校生物技术专业通过和制药企业建立实践基地,科研成果可很快在对应企业中得到转化,在成果在转化过程中,企业接受本科生参与科研成果转化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企业的需求。如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也探索出了和高校、政府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并取得很好的实践结果[8]